国庆、中秋两节将近,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区分局提前部署,根据省局《关于月饼的风险提示函》对辖区内4家糕点生产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守食品“安全线”,守护中秋“团圆味”,让群众吃得安心、品得开心。
一是查源头,严审原料资质。执法人员聚焦面粉、食用油、馅料(莲蓉、豆沙、五仁、黄油、代可可脂等)等核心原料,逐一核查供应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及每批次产品检验合格报告,确保“来源可溯、质量可查”。同时,重点检查企业进货查验制度落实情况,查看原料台账是否完整记录进货日期、数量、规格等信息,坚决杜绝过期原料、不合格原料流入生产环节。
二是盯过程,细查生产流程。执法人员深入生产车间,从环境卫生、设备清洁、工艺合规三方面开展细致检查:查看车间地面、墙面、操作台是否清洁无杂物,通风、消毒设施是否正常运行,防止微生物滋生;检查和面机、烘焙炉等设备的清洁维护记录,要求企业定期开展深度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三是控添加,严查剂类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执法人员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对企业使用的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添加剂进行全面核查:一是检查添加剂种类是否在允许使用范围内,杜绝“超范围使用”;二是核对添加剂用量记录,通过查看配料表、称量工具校准记录,防止“超剂量使用”;三是检查添加剂储存是否符合“专人管理、专柜存放、专用台账”要求,确保使用全程可追溯。
四是督包装,严管过度包装。结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国家标准,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三项指标:包装层数,要求不超过3层,杜绝“层层嵌套”;包装成本,要求不超过产品售价的10%,避免“天价包装”。
五是强意识,压实主体责任。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向企业负责人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现场指导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