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至,万家灯火团圆时,也是食品消费最旺、风险最集中的关口。商超货架月饼堆如“小金山”,农贸市场螃蟹“张牙舞爪”,餐饮包间“一桌难求”,农村大席“流水成河”……热闹背后,食品安全隐患恰似暗潮,一触即发。泗县市场监管局早研判、早部署,于“两节”前夕启动“迎双节、保安全”专项行动,以“零容忍”之姿,向风险“亮剑”,用“铁脚板”丈量城乡,用“火眼金睛”扫描隐患,为百姓团圆饭再上一道“安全阀”。
双节食品安全监管,重在“全链条”与“点穴式”并重。此次行动覆盖“田头到餐桌”全环节:食品生产企业开足马力,是否“边产边改”超范围超限量添加?大型商超促销“买赠”眼花缭乱,是否暗藏过期、篡改标签?酒店套餐“买月饼送螃蟹”,是否明码标价、蟹票真实?农村红白喜事“流水席”连摆三天,是否备案、留样、厨师体检?执法人员直插现场,重点锁定“五大战场”:月饼、螃蟹、肉禽、冷链、餐饮。证照、原料、贮存、加工、餐具消毒、疫情防控,一张“清单式”表格逐条打钩,问题产品立刻下架,违法行为当场被查。特别是对网络订餐平台,同步开展“线上巡查+线下核查”,让“幽灵厨房”无处遁形。
战果虽已出炉,隐患仍需跟踪。成绩可圈可点,但“老问题”与“新变种”交织:个别糕点小作坊给月饼“美颜”,却拿不出食品添加剂使用依据;部分水产批发商用“洗澡蟹”冒充“阳澄湖大闸蟹”,防伪扣“一毛钱一个”戴;少数农村大厨仍凭“经验”调味,留样冰箱“通电不制冷”。这些“坑”不填,百姓“节味”就要变“劫味”。
根除变种“劫味”,监管部门和全社会应加强联动,久久为功,跟踪治理,方能守住“团圆味”。面对市场“大考”,政府要扛起责任担当;企业应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监管部门须“节日不打烊”,硬核出击,履职尽责:
一是把住“入场关”,对节令食品实施“批批检+随机检”,不合格产品一律封存召回,让问题食品上不了货架、进不了厨房。
二是拧紧“责任链”,约谈大型连锁商超、电商平台、宴席承办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压紧企业主体责任,倒逼其“自知、自查、自改”。
三是严控“大聚餐”,农村宴席严格落实“一事一备案、一宴一指导”,厨师持健康证、食品留样48小时,让“大锅菜”变成“放心菜”。
四是强化“应急队”,节日期间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半小时集结、一小时到场”,确保第一时间控制风险,确保食品安全。
“双节”是团圆的符号,更是安全的考场。泗县市场监管人用实干丈量责任,以行动书写担当:让每一块月饼都裹着“安全馅”,让每一只螃蟹都自带“放心证”,让每一桌团圆饭都端上“安心盘”。
节日会落幕,监管不打烊。我们期待,政府“强监管”、企业“真自律”、消费者“会监督”三向奔赴,把“双节”的严格值守延伸为365天的常态坚守,让“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万家灯火不仅此刻圆,更日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