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宿州市委 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州市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0-09 09:05 编辑:市场监管局  来源:宿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各县、区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宿州市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宿州市委

    宿州市人民政府

2022926

 

 


宿州市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实施方案

 

为统筹推进我市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标准化改革发展要求和安徽省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目标,全面推进标准化引领战略实施。

二、发展目标

2025年,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具有宿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标准制定水平、实施水平、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发挥。

——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建立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协同机制,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5项,地方标准41,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5个,争创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2个。

——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争创安徽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培养标准化工程师50人,企业标准总监900人,建立标准化培训基地,建成宿州市标准化专家库,成立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宿州工作站。

——标准化监督机制基本建立。完善地方标准全流程管理,强化标准的宣贯、实施和评价,形成第三方评估、社会公众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标准实施监督评价机制,抽查评价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400项,团体标准抽查评价比率达30%

2035年,标准化有力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格局全面形成,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三、深入实施标准化+”十大行动

1.“标准化+”园区服务。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完善全要素集成、全流程再造、全市域联通的一网通办服务标准,全面实行开发园区标准地制度。推进标准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协同发展,面向企业、产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持续开展重点领域标准比对分析和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支持推动我市产品、工程和服务标准走出去,推动相关领域的中外标准互认。全面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园区承接产业功能,完善要素保障,推动特色产业集聚,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产业配套服务,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到2025年,力争创建8个质量基础服务中心、2—3个省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

2.“标准化+”重点产业。推进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抓好具备一定资源禀赋和存量基础的五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标准化需求调研,加快基础通用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重要产品标准研制,以标准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力争创建2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实施5个左右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工程,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50项左右,培育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省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10家。推动五大成长产业健康发展,以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方向,加大五大成长产业的标准研制力度,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加快成长产业发展步伐。到2025年,力争轻纺鞋服产业规模达500亿,数字产业规模达200亿,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促进N个未来产业蓬勃兴起,充分挥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加强相关标准的前瞻性研究,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鼓励引导平台经济、电商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发展。

3.“标准化+”企业发展。紧盯十大产业链重点企业和占地五亩以上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流动与技术转移,推动产品生产工艺革新和创新。着力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支持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鼓励其将核心优势、特色技术转化为标准。聚焦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在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构建技术、专利、标准协同机制,鼓励企业参评中国、安徽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研项目。2025年,力争制(修)订企业标准1300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家、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个、培育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企业标准领跑者2个,创建1—2个省级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形成30个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个数超过3000项。

4.“标准化+”乡村振兴。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推进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强化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以砀山酥梨、泗县山芋、符离集烧鸡等特色农业、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大力实施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管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标准,推进度假休闲、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传统村落保护等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力争制(修)订农业方面标准35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5个、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15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0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40个。

5.“标准化+”现代服务业。加大标准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围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商务咨询、展览展会、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商贸服务、健康体育、养老托育、文化旅游、家政物业、清洗保洁等领域的标准化创新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制定完善高端制造和服务业品牌评价标准,积极创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和皖美品牌。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5家、引进建设或承建评定达到四星级、五星级国家标准的酒店5座、创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8家、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5家。

6.“标准化+”生态环境。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标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准制定工作,从排放、监管、监测等方面提升标准化水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与实施,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标准制定,实施统一的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推进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实施。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加强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标准实施,积极参与自然资源领域标准制定。加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标准研制与应用,推进可降解材料、制品及农用地膜等标准研制和实施。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绿色工厂2家、制(修)订生态环境相关标准20项。

7.“标准化+”公共基础建设。建立全市工程建设标准数据库,加快建筑领域基础性通用标准和标准设计研究,完善并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建筑节能标准化。加大市容和环境卫生、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力度,引导重大建设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技术、工艺、施工、监理标准,强化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快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运用资质信用评定等手段,推动桥梁建造、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等重点领域建设标准在我市应用。实施推广高速公路管理与服务标准化,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我市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高效利用能力和水资源保护能力。逐步建立完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

8.“标准化+”综合治理。推进电子政务标准化,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整合数据平台,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政务数据共享授权机制,促进电子政务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重点推进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法律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标准制定与推广,打造治理能力强的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政府。探索推进机关单位标准化建设,围绕依法履职、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进机关单位进一步改进作风、规范管理、提高效能。开展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重点推进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社区治理等标准制定,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创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4家。

9.“标准化+”健康生活。加强平安宿州标准化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应急管理等领域标准的实施,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倡导健康饮食、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领域,推进标准研制应用。聚焦生活数字化新需求,在在线教育、智慧社区、数字健身、智能出行、数字文旅、数字商圈、智慧养老等领域,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研制,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个,养老方面省级地方标准5个、食安安徽食品生产基地1个、食安安徽食品安全街区5个、食品安全示范县2个。

10.“标准化+”开放合作。强化对外贸易标准支撑,统筹推进标准化与科技、产业、金融对外交流合作,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大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和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强长三角区域标准化协同发展,在环境联防联治、农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研制一批共同适用的地方标准,加强与杭州、徐州等地对接学习,推动标准、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共建,融入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5年,力争我市30家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修)订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5项。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宿州市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完善市政府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要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领导机制,将标准化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2.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标准扩面增效,大力推动标准化战略横向扩面,由农业领域向工业、服务业领域扩展,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推动标准提档升级,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鼓励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

3.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标准转化机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标准实施机制,推动建立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引用标准制度和政策实施配套标准制度,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评估、复审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衔接。

4.夯实发展基础。加强政策支持,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协同,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建立标准化创新引领激励机制,统筹部门预算,做好标准化项目奖补经费保障。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培育和发展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充分竞争、便捷高效的标准化技术服务市场。建设标准化高水平人才队伍,持续培养标准化工程师,积极推行企业标准总监制度,完善标准化专家库,加强基层标准化人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业务精、懂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5.加强评估考核。严格地方标准制定范围,健全地方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建立标准实施举报、投诉机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实施计划评估机制,把相关结果作为改进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依据。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

6.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创新性开展标准化宣传和推广活动,结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宣传标准化工作实施成效,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充分发挥标准化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宣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