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产业集群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4-02-05 16:41 编辑:市场监管局  来源:宿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中共宿州市委文件

宿发〔202315

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做大产业集群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

全面振兴中走在前的实施意见

20231229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赴宿州市现场办公会要求,做大做强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和竞争优势,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产业振兴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宿州在区位、交通、物产、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地把最近苏北、最似苏北的基础条件转化为追赶苏北的实际行动,更好打造皖北地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桥头堡,更好落实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借助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双招双引赋能,深入推进“5512”产业工程,即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生物医药5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装备制造、建材和家居、轻纺鞋服、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煤电化工5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埇桥区高端制造和绿色智能家居、砀山县绿色食品和医疗器械、萧县功能性新材料和精密化零部件制造、灵璧轴承产业、泗县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光伏制造宿州经开区医药化工、宿马园区绿色造纸、市高新区算力产业等12大特色产业集群,构筑新型工业化竞争新优势。力争到2025年,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大传统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左右;到2027年,达到3500亿元左右。

二、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夯实算力产业发展基础,抢抓全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有利机遇,特别是省委常委会现场办公会对于宿州算力产业发展要求,坚持通用算力、超算、智算一体化发展,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高效协同,加快数字创意、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等应用企业集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础,积极发展AI大模型、人工标注、互联网安全服务、工业互联网产业,努力打造皖北数字经济高地。不断做大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围绕智能座舱、显示终端、模组贴片等产业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硬件、智能传感等智能化产品。不断提高信息网络产业层次,围绕功率器件、信息交换、软硬件研发、量子通信等领域,发展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和新一代通信网络服务,引进一批产业化项目。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产投集团、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管园区管委会为责任主体,下同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进一步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由航空航天领域逐步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空间,加快T800T1000、大丝束生产等项目建设,提前谋划布局烯碳、隐身碳丝、碳碳、石墨烯等前沿材料发展。围绕无机非金属材料,瞄准碳酸钙、高岭土等优势资源,不断赋能水泥、陶瓷等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引入绿色水泥、保温隔热建筑板等项目。围绕精细化工材料,提升高性能合成树脂、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特种涂料、特种胶黏剂等产品层次,发展聚醚醚酮、聚酰胺、聚碳酸酯等下游产品。引入高性能塑料及树脂生产、润滑油添加剂、钙钛矿光伏玻璃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萧县防腐蚀新材料国家火炬基地建设。围绕电子信息材料,推进特种电子气体材料、半导体材料、电磁吸波材料、光电子材料、电子薄膜材料等产业发展。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高质量推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抢抓省支持汽车零部件向皖北地区延伸布局的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奇瑞、江淮等整车企业以及全国汽车供应链百强企业,推动在汽车轴承、轻量化材料等领域实现更多小切口突破,加快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6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等

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致力于新能源产品制造,引进风力发电机主机、轮毂、导流罩、机舱罩等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完善风电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条。围绕异质结高效光伏电池片、TOPCon高性能电池片等做强产业链条,前瞻布局钙钛矿电池、晶硅薄膜叠层电池等下一代技术,有序健康发展光伏玻璃,加快大尺寸薄片化N型高效硅片、EVA胶膜高效光伏组件等项目建设,打造皖北光伏制造特色产业集群。致力于储能产业,积极拓展储能电池、充电桩等新兴产业,招引培育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等相关企业,择机布局钠离子电池、固态及半固体电池领域,积极开展储能电池梯次利用与拆解回收。有序开展储能电站建设,加快建设零碳产业园。提前布局氢能产业。致力于新能源发电,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依托农渔业、市政设施、园区厂房等加强分布式光伏建设,有序扩大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规模,进一步提高绿电消费比重,推动光伏产品就地就近转化消纳。到2025年,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5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

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产业。拓展食品加工制造产业,做大做强罐头食品、烘焙食品、方便食品制造,引导果蔬加工脱水蔬菜、果饮、果脯、营养健康品向精深加工发展,发展膳食纤维、氨基酸等产品,拓展应用于美容食品、保健食品、宠物食品等领域。提前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食用益生菌,探索利用优质大豆蛋白合成高营养、低脂肪的人造肉、人造蛋白等。拓展预制菜产业,推进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宿州分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丰富鲜肉、预制菜、熟制品等产品体系,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品质,加强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和品牌建设,壮大预制菜宿州品牌方阵拓展养殖加工产业,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百万头肉牛发展行动,推动肉牛生猪屠宰加工全链条发展。发展灵璧菌菇、肉朊粉、海鱼人工养殖等,加快食用菌现代科技示范园、智能渔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7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乡村振兴集团、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办公室、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等

生物医药产业。延伸生物化学制药产业,推进原料药、中间体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招引抗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镇痛类、降糖类等原料药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化学制剂,积极引进新特药、重大仿制药、生物活性多肽、糖氨聚酸、食用益生菌等项目。做强医疗器械产业,进一步拓展齿科、骨科、血管科、心脏科等高端植介入类器械,加快发展家庭医疗监测和健康装备、康复辅助器械等产品。提升医用防护衣等医用耗材产业层级,重点发展可介入、可降解等高值产品。拓展中药材制剂产业,聚焦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领域,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中药制剂开发、中成药二次开发等创新研发,建设一批公共产业研发平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15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第四分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三、转型提升五大传统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工程机械产业,积极参与徐州万亿级工程机械装备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结构件、铸锻件、液压件、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备、带式输送机等矿山机械产业发展水平。特色发展泗县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大中马力拖拉机、耕作机械、高效植保装备,支持农机装备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提升智能装备产业,推进节能环保电气设备、大气水环保设备等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布局机器人装备。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300亿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等

建材和家居产业。依托埇桥区绿色家居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绿色家居产品,推动年产80万套木门生产、年产5000套智能橱柜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打造绿色家居制造基地。做强环保板材产业,改造提升砀山县薛楼和周寨板材加工集群等,推动年产5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宿州经开区绿色集成建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水平。到2025建材和家居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5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林业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房管中心等

轻纺鞋服产业。依托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重振鞋服产业,推动向运动和休闲鞋等产品延伸,发展高端服装、制式服装,谋划建设纺织产业园,引进无纺布、服装面料等配套产业,打造轻纺鞋服产业基地。推动建立鞋服研发平台,推广阿里新制造模式,推进数字赋能”“机器换人,鼓励开展数字化车间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大力推动泗县纺织产业园、萧县隐身涂料及军用纺织品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到2025年,轻纺鞋服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力争2027年达到3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

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产业。加快包装纸、特种纸等项目建设进度,加速搭建集废纸贸易、制浆、原纸生产和生活纸、工业包装用纸、特种纸加工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推动现有造纸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拓展文化传媒、餐饮娱乐包装等纸制品后加工产业,打造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基地。到2025年,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4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房管中心等

煤电化工产业。以煤电一体化为重点,提高煤电就地转化率和利用率,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延长煤、煤电、建材等产业链,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钱营孜二期电厂等项目建设,推动煤炭产业向电力、新材料等延伸。到2025年煤电化工产业规模达150亿元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四、做大做强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

埇桥区高端制造和绿色智能家居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宿徐现代产业园,推动叉车装备、工程机械元器件等重点项目建设,

构建以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智能电气等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100亿元。依托绿色家居产业园,推进实木家具生产、智能橱柜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擦亮中国杨木产业示范区”“中国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8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120亿元。

砀山县绿色食品和医疗器械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果蔬食品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润肺膏、速冻预制菜、冷链仓储等项目建设,加快拓展果醋、果酒、果胶以及果品医药、美容养颜等保健产品市场规模。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120亿元。依托医疗产业园品牌效益,协调引进骨科创伤等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80亿元。

萧县功能性新材料和精密化零部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功能性新材料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年产4万吨环保防腐涂料等项目建设,延伸发展功能性涂料、耐火材料、环保建材等上下游。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5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200亿元。依托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省级产业合作园等平台,推动年产2万吨工程机械结构件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承接苏北地区工程装备产业、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80亿元。

灵璧轴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机械制造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超细晶改性轴承、薄壁轴承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与西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轴承钢管、轴承套圈、保持架、热处理、轴承滚动体、成品轴承的完整轴承加工制造产业链,加快向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延伸,以工业关节小零件打开高端装备制造大市场。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80亿元。

泗县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和光伏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汽车零部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年产400万套汽车水泵和新能源汽车电子水泵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现有企业和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转型,打造具有较高生产集中度、总成配套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100亿元。依托重点企业,推动光伏超薄压延玻璃及TCO钙钛矿玻璃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引入硅棒切片、EVA胶膜等配套产业,打造皖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光伏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200亿元。

宿州经开区医药化工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化工园区,推动年产9500吨消毒剂及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加快建设,拓展原料药、中间体、医药制剂、医药辅料、化工新材料等相关产品,推进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形成以生物医药产业为龙头驱动,专用化学品产业为功能化延伸,化工新材料为高端引领,精细化、差异化特色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100亿元。

宿马园区绿色造纸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造纸后加工产业园,推动包装纸、特种纸、生活用纸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布局一次性卫生用品、湿巾、纸尿裤等生活用纸,引入包装生产、印刷等配套产业,加快打造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基地。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300亿元。

市高新区算力特色产业集群。依托云计算省级基地,推动各类智算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大算力载体建设力度,谋划申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推进人工智能场景示范应用,打造区域性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大模型、人工标注产业,构建基础云、平台云、应用云云计算全产业链生态圈,打造皖北数字经济高地。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30亿元,力争2027年达到50亿元。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营造有利于集聚发展的产业生态

(一)加大政策兑现力度。统筹集成市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制造强市等产业政策,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算力产业、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产业专项政策。全面建立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长效机制,依法依规扩大奖补扶持、税收优惠等涉企政策覆盖面。全面推广亩均效益评价,依法依规落实用地、用能、创新要素与亩均效益绩效挂钩政策。支持集群推行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优先在集群培育一批绿色工厂,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才办、市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等)

(二)完善基金金融支持体系。主动对接省十大新兴产业基金,统筹用好市新兴产业基金,采取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集群企业和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集群优质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复合型科技金融产品。建立主导产业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给予辅导和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宿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宿州监管分局、市科技局、市产投集团等)

(三)保障用地用能用电用气需求。完成宿州经开区化工园区扩区升级,加快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调区、置换、扩区。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对产业链关联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统筹用好能耗增量、新增可再生能源抵扣以及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用能空间等指标,对特别重大的主导产业项目所需能耗、煤耗,争取省级一事一议予以支持。支持企业集体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深化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鼓励燃气公司结合实际出台优惠政策,降低接入工程费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供电公司、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

(四)搭建聚集人才平台深入实施人才归宿行动,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复合型、领军型科技人才,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开展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拓展人才交流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与沪苏浙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高层次人才建立合作关系。支持集群企业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每年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实现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以集群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完善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机制,滚动实施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教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五)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集群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每年遴选创建一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养老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创建一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积极引进培育总部经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高水平建设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物流需求,引进大件物流、快件物流等专业物流,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货物配载中心物流通道和物流园区建设,提升交通物流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体局等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合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一)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围绕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要求,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对标苏北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趁势而为,在思想解放中凝聚产业发展共识。开展差距分析。组织主要经济部门重点对标宿迁发展现状、差距、优势、劣势和后劲进行全面分析,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找准自身优势强项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迎头赶上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拟定工作思路和推进举措,为大讨论活动提供基础支撑。开展产业调研。适时组织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赴苏北深度考察调研,对标苏北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先进经验,全面学习苏北产业发展思路、产业政策、项目招引、人才引育、管理模式、企业服务等,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产业先行思想共识,推深做实对标追赶行动。开展发展讨论。开展调研成果交流讨论,进一步明晰主攻方向,谋深谋实工作抓手,奋力扬区位、交通、资源、人力之长,努力补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之短。(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双推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

)切实加强组织调度。依托原有十大重点产业专班,分别成立五大主导产业、五大传统产业工作推进组,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重大问题研究、重大事项决策和重点工作部署。县区园区成立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实行分级分层调度,市委、市政府每季度专题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各产业工作推进组每双月研究相关工作进展,各县区园区产业集群工作专班每月进行专题调度,推进任务落实。举办全市产业发展大会,部署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开展项目建设赛马活动,每个季度对县区园区进行项目观摩,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举办工作点评会,进一步激发全市推进项目聚力产业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双推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等)

)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市委市政府各县区市管各园区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坚持外出招商,持续谋划开展投资促进年”“项目集中攻坚年”“招商引资百日竞赛等行动。学习借鉴苏北招商经验,谋划设立产业咨询服务中心”“产业合作工作站等辅助机构,打造青年招商战队专业队伍,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围绕三基地三节点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中央企业、境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产业资本,持续开展招大引强招新引精,实现五大主导产业、五大传统产业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全覆盖,每个特色产业集群分别落地一批10亿元重大支撑项目探索建立招商引资企业实际贡献奖励机制,结合实际到位资金、税收和就业贡献等,探索实行后补助。推动建立招商引资全程审计制度和全程跟踪制度。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数据资源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审计局等

)健全项目服务推进机制。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全面加强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水电供应等工作,加快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办理模式,提升服务效率。高效运转项目分层分级、领导联系包保、季度观摩等工作机制,把握环评、能评、用地用林、征迁安置等关键节点,坚持一周一次规委会、两周一次要素保障会,常态化组织开展专题融资对接活动,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服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宿州分局、市供电公司、市供水公司等)

)持续畅通企业沟通渠道。推动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持续擦亮宿事速办品牌。充分发挥企业家恳谈会企业家接待日企业家沙龙等沟通交流平台作用,常态化收集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健全民营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健全市两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家制度,邀请优秀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构建涉企冤错案件常态化甄别纠正机制,畅通申诉渠道,健全民营企业涉法涉诉案件无障碍诉求办理渠道。(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局、市工商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政法委等)

)强化督促激励。各产业工作推进组负责跟踪监督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不定期开展督导督查。积极做好已认定的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考核评估工作,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建立集群建设工作推进评价机制,对排名靠前的县区园区予以适当激励,各地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市委督查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双推办、市投资促进中心、市委组织部



发:各县、区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中共宿州市委办公室                     20231229日印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