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共宿州市委 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宿州市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实施方案》,《方案》部署了“标准化+”十大行动,提出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标准创新贡献奖等项目30个,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5项,地方标准41项,培养标准化人才950人。具有宿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拓宽“标准视野” 推动经济发展。一是“标准化+”园区服务。全面实行开发园区“标准地”制度,推进标准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协同发展和园区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到2025年,力争创建8个质量基础服务中心、2-3个省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二是“标准化+”重点产业。以五大新兴产业、五大成长产业、N个未来产业为抓手,推进标准化工作、开展标准化需求调研,加大标准研制力度,为“5+5+N”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到2025年,培育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10家,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三是“标准化+”企业发展。紧盯十大产业链重点企业和占地五亩以上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深化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到2025年,力争制(修)订企业标准1300项,培育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企业标准领跑者2个,创建1-2个省级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个数超过3000项。四是“标准化+”开放合作。统筹推进标准化与科技、产业、金融对外交流合作,加强长三角区域标准化协同发展,推动标准、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到2025年,力争我市30家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修)订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5项。
运行“标准进程” 加快城乡建设。一是“标准化+”乡村振兴。推进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推进度假休闲、传统村落保护等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力争制修订农业方面标准35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5个。二是“标准化+”综合治理。推进电子政务标准化和行政许可、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标准制定与推广,开展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到2025年,力争创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4家。
点燃“标准引擎” 打造四优生活 。一是“标准化+”服务优。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到2025年,力争创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13家、“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5家。二是“标准化+”环境优。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标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加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标准研制与应用。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绿色工厂2家、制修订生态环境相关标准20项。三是“标准化+”公共基础建设优。建立全市工程建设标准数据库,加快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推广高速公路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全面落实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划。四是“标准化+”健康优。加强“平安宿州”标准化建设,在普及健康生活、健康饮食、健康保障等领域,推进标准研制应用。到2025年,力争培育省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个,养老方面省级地方标准5个,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
标准化科